101、唐朝工匠用各种矿物烧制出青、绿、黄三种艳丽的彩色陶器,所以叫唐三彩。唐三彩作品多为人物或动物俑,个个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艺术珍品。
102、唐代的绘画风格十分注重线条的变化,不论是凡人常物,还是云中的飞天神仙、反弹琵琶的歌女舞妓,都给人以“天风飞扬,满壁风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美感。
103、唐代天文学家中最有成就的是僧一行(原名张遂),他通过观测,证实了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时快时慢。僧一行还大规模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104、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六大古都”,它们分别是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南京、北京(以上四地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分别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
105、唐朝时期,中国是东方最先进的国家,日本先后派了十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这些日本谴唐使回国以后,积极传播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106、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公元907——960年)。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
107、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手下将士们把黄袍加到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08、宋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加强中央集权。他设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109、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后,实行变法,整理财政和军政,称为“王安石变法”。后来由于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变法维持不到十年就结束了。
110、北宋时期官员包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人们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为“包公”、“包青天”或“包龙图”。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包公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111、五代十国时期,各地佛教盛行。宋朝时宋太祖下令雕版刻印《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11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13、沈括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很是精通。 他在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自己丰富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发明创造,比较有名的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114、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 北宋时期,毕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大约200年后,这一技术传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115、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 因为火药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唐朝末年,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技术有了更大的改进。后来火药的制造方法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
116、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 北宋时期,人们创造了适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把航海事业推向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也最为先进。
117、北宋时期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等矿藏。 铜钱是当时的本位货币,铸造量非常大,在今天东到日本、西至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都有出土。
118、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 宋瓷品种繁多,花纹秀丽,并大量出口海外,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
119、宋朝时期,市场上流通货币以铜钱、铁钱、金银等金属货币为主。 为了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使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便利条件。
120、宋代的针炙学和法医学成就突出, 《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同类专著早了300多年。
121、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他用了19年时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122、宋朝末年,宋江领导的一批民众在山东省梁山一带起义。 后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
123、宋朝时期,中国境内还有一些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 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1127年,金朝的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北宋的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称帝。逃到南方,在杭州建立政权,历史上成为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24、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率军北上为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朝领土,屡建站功。但由于昏君赵构只图偏安一隅,不想迎回徽钦二帝,便怂恿秦桧对其大肆迫害。秦桧等人,终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害死。岳飞葬在杭州西湖边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墓前放了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等人的跪像,表示对奸臣的强烈憎恨。
125、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大举进攻南宋,南宋著名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失败后被俘虏。元朝统治者采用各种方式劝其投降,他宁死不屈,写下了《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诗篇,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成为千古名言。
126、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
127、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元朝在成立过程中及成立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地战争,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28、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的都要大。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的首都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大都就是中国现在的北京。
129、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的主要衣料,这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对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30、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131、元朝时期,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32、元朝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福建省的泉州是元朝最大的港口,在当时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生长着很多刺桐树,故以刺桐城闻名于世。
133、元朝后期,朝政腐败,政权内部动荡不定,数十年间连续换了10个皇帝。 皇帝大多数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大臣们也争权夺利,互相勾心斗角。并且朝廷还滥杀汉人,酷刑暴虐;在对百姓盘剥之中,大量印刷“交钞”,招致通货膨胀,使“米价贵似珠”。又加之很多地区的水灾和瘟疫的出现,天下已是民不聊生。因此,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34、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秘密组织起来的白莲教首领、农民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利用元朝开黄河故道“大役劳民,而民益怨”时机,在民工中宣传天下快要大乱。他们在工地上预先埋下一只眼石人,并散布童谣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民工们挖出石人后,认为童谣灵验,群情震动。韩山童等便乘机在河北永年杀黑牛白马,聚众宣誓,打算同时在各地起义。众人推韩山童为明王。由于泄露秘密,韩山童被捕遇害。五月,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联络杜遵道等,率众起义。他们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
135、红巾军起义后,迅速占据颍州、亳州(今安徽毫县)、项城(今河南项城南),接着又打下元朝粮仓朱皋(今河南固始西北),开仓济贫。继而又接连攻下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确山、舞阳、叶县、汝宁(今河南汝南)、光州(今河南潢州)、息州(今河南息县)等地,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元廷派遣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领军30万来剿,未及交战,军中夜惊,全军溃散,也先帖木儿逃回汴梁,只剩散卒万人。
136、在刘福通起义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反元斗争。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凤阳)的孙德崖、郭子兴等。早在至正八年(1348年)起事反元后来又投降元朝的浙东盐贩方国珍,重新起兵。至正十二、三年间,淮东的盐丁(盐业生产者)在张士诚领导下起义。
137、刘福通队伍和后来相继起事的起义军,都以红色为造反的标志,头扎红巾,身穿红袄,高举红旗,因此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其中刘福通和徐寿辉二支队伍,是起义军中最强大的力量,都是由秘密结社白莲会为核心组织而成的。白莲会的会众都要烧香拜佛,因此,这些起义军又被称为香军。起义军的主要成分是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以及奴仆、手工业者、渔民、盐丁、下层僧侣等,也就是处于社会下层的被压迫、被剥削的群众。
138、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农。 由于遭受地主的剥削,无法为生,17岁时入皇觉寺为僧。以后在外游方乞食三年,历经皖北、豫东南各地,深受农民起义的影响。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他投入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着睿智与勇敢,屡建战功。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
139、1356年,朱元璋领兵攻克集庆,又被授为江南行省平章,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更大战争打下坚实基础。公元1363至1367年间,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强大的陈友谅,自称吴王,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沉杀韩林儿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大江南北。又派徐达、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
140、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南京)为都城称帝,即明太祖,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公元1368—1644年)。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 此后,又用十几年时间平定了全国。明朝的建立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