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战国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高273厘米、宽335厘米,架长748厘米,最大者通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最小者通高20.4厘米,重2.4千克。钟体总重2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分,合计4421.48千克。
曾侯乙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
此套编钟共计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上层3组为钮钟,19件,立柱是圆木;中层3组为甬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甬钟,12件,另有大镈钟1件。中、下两层的立柱,每层都为三个铜质佩剑武士。钟架可以拆装。钟笋、钟钩、钟体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
编钟出土时,在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是用来敲钟和撞钟的。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刷题巩固
下列文物的出土地,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曾侯乙编钟
B、越王勾践剑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答案:D
A项正确,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属于长江流域。
B项正确,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的出土地属于长江流域。
C项正确,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的出土地属于长江流域。
D项错误,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司母戊鼎的出土地属于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