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古代计量单位”。
古代计量单位
一、长度
长度单位包括忽、秒(丝)、毫、厘、寸、尺、丈、咫、寻、常、仞。这些名称中尺为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古人常将一尺默认为一手之长,因此便有了“布手知尺”的说法。其中,一仞等于八尺,同时古人也常说:“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其意思是长度测量单位中也存在着一些十分微小的精度之处,比如:蚕会吐丝,便被古人认为所吐之丝即忽,十忽为一秒,十秒即一毫,十毫是一厘,十厘就是一分了。
二、容积(体积)
由于在上古时期计量农产品时多用量器,因此量器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包括:溢、掬、釜、钟、豆、区、斗、斛、升(掬),其中认为一只手所能盛的水成为一溢,两只手合起来叫做掬。这些计量单位最早出自于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例如《左传》与《礼记》,这两部作品都认为掬四谓豆,由于掬即升,因此可以认为四升为一豆,相当于双手合起来舀四次水才够一豆。除此之外,斛也是常有单位,宋朝以后多见一些,普遍认为一斛就是五斗。
三、重量
由于重量单位各朝各代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对比各种说法,不难发现相似之处较多,比如:重量单位自古以来最常见的为:两、斤、铢、均、石,统称五权。二十四铢即一两,十六两即一斤,三十斤为一均,四均就是一石,可见石是最大的单位。
四、常见包含计量单位的古诗词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注释:一仞相当于七尺。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
注释: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3.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注释:一丈等于十尺,三尺等于一米,故一丈等于3.3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