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基础知识  >> 政治   
政治
综合基础知识:政治常识能力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下
http://www.zjgwy.org       2010-09-05      来源:
【字体: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例题1.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E.解放思想

  【解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故选B、C、D。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1939年10月4日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而写的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来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例题: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阐明了(  )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解析】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大法宝。故选C。

  3.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4.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例题2.

  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D.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解析】新民主主义政治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共和国。故选B。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是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例题1.

  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和关键就是要求(  )。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B.对商品经济进行重新认识,明确在中国到底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C.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吸取“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故选A。

  例题2

  邓小平同志指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是否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解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故选A、C、D。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我们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例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  )。

  A.阶级性  B.人民性  C.先进性  D.领导性

  E.核心性

  【解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故选C。

  (四)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和谐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