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表达能力也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之一。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考生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考生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和素质。 一、“我”字的使用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样的两种说法: 考生甲:“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我使部门工作获得了较大起色,并且在我的严格管理下,本部门工作人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因此我得到了总公司的赞赏,这令我非常欣慰。” 考生乙:“在我负责销售部期间,部门工作获得很大起色,不仅销售额比去年上升了百分之三十,而且部门职员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进步,总公司对此的奖励,是对我们全部工作人员的极大的鼓励。” 应该说,考生乙比考生甲更会令人接受和喜欢。他没有一连串地使用五个“我”并且未将功劳全部归为自己,因此同样的内容,考生乙的表达效果就好得多。 除了这个例子表明尽量少用和避免重复使用“我”字以外,还有一些关于“我”字的使用技巧。 2. 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 3. 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 使用“我”“我们”的替代语,如“本人”“大家”等,以转移“我”,“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 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1. 考官提问时请考生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 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请自己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 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 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 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前者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以清晰的逻辑和考官们充分的思想准备,去推销你的观点。后者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 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考生提供了确切详实的论据,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你的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三、考生的语言表达要精练准确
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考生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四、怎样做恰当的解释 “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 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察的就是考生会不会解释。 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渗着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 应适时收尾 3. 有理有据 4. 实事求是 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考生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 5. 承担责任 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考生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 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考生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 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考生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六、借口说话 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那么考生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考生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由于在专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系唯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沈教授让我进入他的实验室,并对我的工作做了中肯的评价。毕业前,在沈教授指导下,我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学术报告,该刊物的总编认为这篇报告观点新颖、内容翔实……”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考生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 此外,考生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有位考生对考官说:“某局刘局长来我校参观时,对我做了很高的评价,并欢迎我毕业后来本局工作……”这样会令考官感到考生抬出某领导来压自己,未免会有抵触之意。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面试语言必须表达得明白和确定无误 2. 指代清楚 3. 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 4. 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 5. 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同样的道理,日常口语中顺序颠倒的说法也不应该省,如:“来了,您!”应该说:“您来了!” 6. 不用方言。 考生有时发现某考官是同乡时,情不自禁地说几句家乡话,这倒不打紧,但注意适可而止。 另外,考生不要在语言中夹杂外语,如不时地蹦出些:“Thank you/OK/Yes”等。 7. 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 8. 增强谈话的逻辑结构 考官跟考生的寒暄怎样应对 适当地引用一些谚语、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会突出考生的文化底蕴,通过所引用内容的深度来衬托自己的成熟 但考生引用名人名言等仍要掌握好度,别让考官把自己当成词典。 小心陷阱 “漫谈法”就是漫无边际与考生聊天,所提问题没有什么规律,考生揣摩不出考官意图,也就解除了紧张情绪和戒备状态。这时考官可能突然问到关键问题,让考生猝不及防,导致泄露真情。为此,考生必须警惕,要知道考官同样是希望提高面试效率的,考官所提的问题即使再简单也是有其一定目的的。 “逼谈法”就是压迫式问答,考官对于那些必须让考生回答的问题,一般采取这种方法。如“本单位没有条件马上解决住房,你愿不愿意来”这种限定式的提问,似乎只能有两种回答:“愿意”或“不愿意”而且考官正期望你做出明确的回答。考生如果可以明确回答当然没问题,但有时考生无法做出“二择一”的选择,这时请考生从这个两难的陷阱中跳出来,因为你还可以采用模糊性回答等第三种回答方式。 “逆谈法”中考官先告诉考生本单位如何不好,若考生情绪因之受到影响,那么就掉到这个陷阱中去了。 怎样提问 因此考生不仅需要通过考官对自己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一些与报考职位以及面试相关的信息,也需要借这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正如前面的一些例子中谈到的那样。应试者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做出合适的提问了。那么提些什么问题呢?考生可以就报考职位和本次面试提一些相关问题,在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信心的同时,不妨流露出少许犹豫——你要让考官知道他的回答可能会影响你最后的决定——因为你也有选择的权利。考生在参加面试前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有备无患。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如:“我对贵单位领导的频繁变动感到很费解,您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以前通过您的面试的考生,现在是公务员了。他们工作业绩如何呢?” “如果贵单位最终录用我,而且我也接受,您认为在正式上岗前,我还需要做些什么?”,“是不是面试中表现出色的考生会优先考虑录用呢?” 以上略举几例来说明考生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除了问题的内容外,考生在提问时还应注意几个原则: 2. 考生的提问不能“杀气腾腾”,不要追问和盘问一个问题,若考官未做明确回答,那么他也一定有如此回答的理由,考生不要纠缠不休。 3. 提问应以对方为中心。这里“对方”不是指考官的个人私事,而是和报考单位有关的事宜。考生在这时仍以自己为主题的提问,会让考官感觉你太自我中心化。 4. 不要由于怕难倒考官而提一些幼稚的问题。 5. 要注意提问方式。如同开放式回答问题一样,考生最好采取开放式提问,不要做限定式发问,给考官充分发挥余地。 6. 提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3~5个就差不多了,不同问题的组合也很重要。 7. 进行诱导性提问或试探性提问时,要注意考官的情绪。一旦考官表现得不耐烦,就要及时结束提问。 8.不要提超出考官学识太远的问题(有考生竟想和考官在考场上讨论工艺流程!);不要提含糊不清或易引起歧义的问题;不要提考官不能或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可能使自己陷于不利局面的问题。 9. 提问完要明确表示自己的提问结束,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常用句式和“万用语” “坦率地说……” |
指导
2010年公务员面试技巧:准确得体的与考官对话
http://www.zjgwy.org 2010-04-09 来源:浙江公务员网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