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公务员招考热凸显隐忧 可能引发“羊群效应”
http://www.zjgwy.org       2010-10-25      来源:
【字体: 】              

    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网上报名时间将于24日截止。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为公民提供了一个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党政机关的重要途径,被誉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说明它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场竞争越来越火热,越来越激烈,目前个别职位的报考热度已经达到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面对如此庞大的报考队伍,我们有必要对考公务员热进行冷静的思考。为此,我们邀请了三位学者就此话题进行对话。

  □纪培荣(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孙玉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孔 娜(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

  <<问题

  公务员招考咋就这么热

  沙元森:每年公务员考试都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今年也不例外,甚至更加火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天之骄子”争挤公务员考试这条“独木桥”?

  纪培荣:考公务员热并非始自今日,早在几年前就已显露端倪,可以说自我国建立公务员招考制度以来,考公务员的热度就直线上升。不管考公务员的人心态如何,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也就是说考公务员热的“热源”到底在哪里?首先是考公务员热凸显了公务员这个职业的高含金量:稳定的收入、优厚的待遇、较高的名望、体面的生活甚至还有对灰色收入的渴望。其次是就业压力大,找工作难。许多大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比较盲目,却又不得不无奈地投身到这种盲目中去。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他们不得不寻求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三是就业观念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青睐机关工作,这种就业观念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即使大学生本人不想考公务员,但是很多家长也会施加压力。

  孙玉栋:考公务员热的出现确实与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有关,公务员工作稳定,受市场风险影响小,而且掌握国家资源,旱涝保收嘛!这也和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有关。目前几乎所有的综合类大学,都在重复设置几乎相同的社会科学专业,由于没有极强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限制,加之近几年的扩招,因此可以获得报考资格的人数也非常多。

  孔娜:现代社会阶层的划分以职业结构为基础。职业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谋生的手段,更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对工作的选择就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曾有学者提出中国社会有十大阶层,居首的就是由各级公务员构成的“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公务员群体是社会中间阶层,抛开各种利益不谈,单凭这一光环也足够吸引众多年轻人。

  高烧不退会产生什么后果

  沙元森:考公务员热不仅对广大高校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气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极度的公务员招考热将对社会产生哪些负面作用呢?

  纪培荣:考公务员热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由于考生高涨的报考热情和盲目的报考目标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所以,对于考生来说那种“不成比例的录取率和不菲的付出”是他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其次,对于国家机关来说,由于参考人员抱着各种不同心态来参考,而被录取的并非都是那些喜欢公务员工作的有敬业精神的人,所以使得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招考成本招来的人并不是都很好用,也就是说考来的公务员并不全是真正有敬业精神的、也不全是真正具有处理公共事务能力的人才,造成人岗不匹配现象。这不仅浪费了招考成本,也会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给政府工作造成损失。另外,对全社会就业流动的导向作用,畸型的公务员热会使就业群体的流向不均匀。

  孙玉栋:公务员热会产生一种羊群效应,你报我也报,似乎成了必然的首选,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很

  多职位出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看来是一种选拔,但有了这种羊群效应以后,很多人是一种试试看的状况,真到考试时会有许多放弃的,所以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容易产生所谓冷热岗位,造成对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范围进行人为排序和不正当的诠释,滋长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孔娜:大量社会精英拥入公务员队伍,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人减少,势必使得社会创富能力降低。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纷繁复杂的应考书籍、名目繁多的面试技巧……无不在强化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反过来又会促使更多人投入到公务员考试的队伍里。“不考公务员,读大学做什么?”本已浮躁的大学校园又增添了一个纯粹功利性目的。“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愈加清晰,中国大陆距离诺贝尔奖愈加遥远。

  我的公考经历

  □韩非

  今年三月,孩子刚过百日,作为新手妈妈,想到产假即将结束,忙碌与无序的工作又要开始,我变得越发焦虑,有了换工作的冲动。恰好那时公务员省考又开始了,我便报了名。

  对于公考,我并不陌生。2007年,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参加了国考和省考,却遗憾地与面试一步之遥。当时,忙着四处找工作的我郁闷异常,对公考的期待更甚了。但是毕业后找的工作尚体面、收入还不错,我也逐渐淡忘了公考。只是当了妈妈后,对过去那种没白没黑的工作方式有了深深的恐惧,又重新激起了考公的想法。

  报名后,一个月的备考时间里,只能趁孩子睡觉时看几眼几年前买下的书。没有多少准备,我就去考试了。

  4月25日的早晨,我所在的考点,省农干院的门前,黑压压一片年轻的姑娘小伙,产后臃肿的我显得有些另类。但我也不断安慰自己,别太自卑了,和他们比,咱还是有心态优势的。咱是骑着驴找马,他们可能连驴还没有呢。

  这样想着,考试开始了。会做的赶快做,不会做的赶快过。也许是心态轻松的原因,我竟然第一次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地做完了所有题目。下午的申论也是波澜不惊地完成。

  几天后,产假结束了。我重新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也几乎忘记了这次考试。忽然有一天,老公打电话说我笔试考了第一,我又惊又喜,真是放松状态下的超水平发挥。

  突如其来的“第一”让我的这次公考瞬间“庄重”起来,我不再是“无心插柳”了。和笔试的“裸考”相比,我绞尽脑汁,准备着面试的点点滴滴。也许离目标越近,就会变得越发小心翼翼起来。

  老公建议我报个万元的“保过面试培训班”,交钱时发现要封闭七天,考虑到要给孩子喂奶,我选了个便宜的普通班。

  公考的热度真是让人吃惊。上课时,我发现偌大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老师口若悬河,我们奋笔疾书。第二天模拟面试,为应付“爆棚”的学员,培训班几乎全是临时的老师。一个个比我小五六岁的老师,在我答完题之后,只会点评一下我的神态举止,无从评论我的思想内容,我觉得自己受骗了,强烈要求退了班。

  经过多日独自准备,我有点忐忑、充满期待地站在面试考场,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我由工作感悟谈到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引用了温总理最新的谈话内容,我看到考官们不约而同地点头,我知道是我的工作经历,而不是辅导班充实了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信心满怀。

  如今我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已近俩月。有意思的是,新同事听说我原来的单位名时,都会奇怪“怎么水往低处流”?而我的老同事却又都祝贺我“飞上高枝”。也许所谓的“高”“低”,皆因所在的位置与角度不同吧。

  其实,公务员就是一个职业,不坏,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考公无非就是找工作,不必太狂热,无心插柳,也许成荫。

  应该怎样降温

  沙元森:几位学者的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这股热潮的副作用,那么又该如何进行降温,使之达到一个稳定的正常状态?

  纪培荣:现在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国家机关之所以诱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务员这个饭碗目前还比较“铁”。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队伍,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约束不力的问题。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使一些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且无饭碗风险的人在公务员队伍中沉淀下来。如果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让大家知道公务员队伍也不是铁饭碗,端这个饭碗也不容易,或许会让那些没有能力的人知难而退。

  在我国,之所以大家都愿意当公务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收入的稳定。我们知道在新加坡真正的能人是不愿意去当公务员的,因为他们那里公务员的工资不高。新加坡公务员工资是由市场决定,一般是私企的三分之二。我国情况就不一样,在诸多行业里比较,公务员的总收入还是比较高的。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影响极大。所以,调整我们目前的收入分配结构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就业导向作用。

  另外,做好反腐的工作,也可以使那些觊觎公务员灰色收入的因素不再对公务员报考热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孙玉栋:主要是如何引导,现在已经有规定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有限制了,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有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这应该可以为公务员热降温,但效果要观察,可能的情况是那些不限制资格的岗位报考的人数会激增。所以报考资格方面可以更严格和细分,条件也可以再根据所招的岗位进行更多的合理限制,对于弃考的考生有一定的要求等等,同时增加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机会,对那些自愿去基层、边疆、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有一些政策倾斜,这些应该都会引导毕业生合理选择。

  孔娜:公务员热说明我们国家社会垂直流动的渠道缩窄,阶层之间尤其弱势阶层向强势阶层之间流动的途径非常稀少。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做了快递服务员,五年后,他想转向更高层级的职业,除了参加相对公平的公务员考试,他还能有哪些选择?寥寥无几。所以,拓宽社会流动渠道,降低阶层流动门槛应该是解决公务员热的重点。另外,应该还原公务员的本来面目———公务员是职业,非职权。这点我们可学学近邻韩国。同为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公务员考试一度狂热。李明博执政后,提出“公务员雇工论”,热度消退。其实,“公务员雇工论”就是把公务员从“职权”还原为“职业”。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