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外国语学校的一场保送考试引发家长和同学的广泛质疑,不少平时成绩平平甚至经常排在全年级倒数的同学,成绩突飞猛进,凭借这次考试一举获得了保送资格。“飞跃”而上的同学有些平时爱打麻将、打桌球,有些成绩一直垫底。但他们要么是教职工亲属,要么家庭殷实。当着家长的面,学校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这一情况“疑似作弊”,并允诺彻查,争取重考,但次日就表示不再重考。(12月12日《济南时报》)
且不说保送生选拔制度本身是否公平,既然要通过考试选拔保送学生,就要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可现在,一些平时成绩平平甚至经常排在全年级倒数的学生,居然凭借这次考试一举获得了保送资格,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人大跌眼镜。
按照正常规律,即使“超水平发挥”,平时成绩平平甚至经常排在全年级倒数的学生也很难“化腐朽为神奇”,一下跃居前几名。除了作弊,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学生怀疑有人作弊,除了基于上述常识判断,还有一个重要线索,那就是这些“超水平发挥”的学生要么是教职工亲属,要么家庭殷实。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合理的解释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唯有“家庭背景”。
教育腐败遗患无穷。
“家庭背景”让“保送生”变成“包送生”,本来是孩子之间的竞争,却演变成了一场“拼爹游戏”。在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前,一些教职工亲属和家庭殷实的学生家长,开始动用手中的权力或财力打通各种关节,这是对教育公平的最大侵害,是无耻的行为。考试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本义,结果,平时不学习、打麻将、打桌球、成绩垫底的学生居然取得了保送资格,这对那些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不仅不公平,还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提到“拼爹游戏”,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高考加分腐败”以及“官二代内招”现象。去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大多来自权势家庭,引发社会各界质疑;前不久,海南三亚市社保局局长的女儿在三亚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招考考试中,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99分入围,其成绩的真实性和身份遭到怀疑,经查果然存在作假行为。“拼爹游戏”为何屡屡上演?怎样才能终结“拼爹游戏”?让孩子们干干净净的竞争?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