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献血列入考核衡量不出“文明”
http://www.zjgwy.org       2012-01-19      来源:大众日报
【字体: 】              

  如今,“血荒”渐成常态,也成了许多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1月15日,北京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为鼓励团体无偿献血,区县献血量将被纳入精神文明考核体系,“献血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标准之一”。(1月16日《京华时报》)


  在“血荒”的压力之下,北京市要祭出献血文明考核的“妙招”,这一消息令人意外而忧虑。


  献血本该自愿,而考核会让地方政府产生压力,虽然民众并不直接承受压力,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得到满意的分数,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政绩,很可能会采取种种措施加大组织力度把考核的压力转嫁给民众,届时,一度被喊停的定期“指标献血”有可能在机关、企业、大学、村庄、部队等单位“复出”,医疗机构有可能会更加理直气壮地要求急需用血的患者的家属进行“互助献血”,采血点、采血车也可能会热衷于“挑肥拣瘦”,迫使献血者单次献出更大剂量的血……这种压力之下的献血行为注定会掺杂或轻或重的强迫因素,违逆了献血的自愿原则,对献血文明有害无益。


  诚然,自愿献血量的确是衡量一个地区精神文明的标准之一,但是,“强迫指标”下的献血量可能只与政绩有关,而与“人性的善”无关。


  要提高“献血文明”,应该首先提高“采血文明”,“采血文明”是“献血文明”的基础,“采血文明”的程度和“献血文明”的程度是成正比的,“采血文明”提高了,“献血文明”自然会水涨船高,当“采血文明”还处在一种难以令人满意的状态时,一味追逐“献血文明”的提升,只会“揠苗助长”,只会得到一种扭曲的表面假象。


  当前,不少地方“血荒”频仍,人们献血的积极性不高,“精神文明”程度不高,恰恰是因为采血管血的一方——血液中心、医疗机构等在血液管理运营过程中的不透明以及对无偿献血高价用血、血液浇花、血站高福利等现象解释的不给力,民众对此颇有意见,献血的热情大受影响。


  笔者以为,要缓解或破除“血荒”,当务之急是要拿出最大的诚意推进血液运行的信息公开,坚决遏制以血牟利等不规范行为,堵住管理漏洞,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高“献血量”。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