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跨市补课禁补令的错?
http://www.zjgwy.org       2012-02-06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 】              

  据《城市晚报》报道,近日,沈阳雨田中学总校区初三年级全体师生乘坐10辆大客车,在路途上颠簸了近3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位于鞍山南郊的一所大学。说起来有些荒唐,学校如此大费周折地折腾,竟然是为了补课。而之所以选择去鞍山补课,是因为如此一来,沈阳的教育管理部门就够不着了。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辽宁省教育厅要求彻查。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寒暑假补课,但在一些地方“跨省补课”、“跨市补课”等“天高皇帝远”的补课方式层出不穷。这种猫捉老鼠般的游戏为何屡禁不止?难道真是“部长管不了市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禁补令,不必一律封杀补课?


      评判

      不过是地下补课

      的一个版本而已

      在“禁补令”的威慑下,一批补课“地下党”应运而生了。跨市的尚属于小儿科,跨省的也早有耳闻。例如,山东武城二中被曝教师组织至少400名学生到河北故城县补习,每名学生每月交900余元补习费,共计三四十万元。他们的所作所为为的是钻政策的空子:A的教育主管部门奈何不了B的教师,同理B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奈何不了A的教师。的确是深得地下战线的真髓。不过如此一来,不仅耗费了学生的精力、体力,更无端地耗费着学生家长的钱财。

      为何补课无所不用其极?原因很简单,虽然高考录取率在70%左右,但高录取率非但没有解决文凭之争,反而加剧了文凭的贬值。在就业机会没有质的提高的前提下,这无疑使文凭竞争白热化。这“分分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你不补,人家在补,效果先放在一边,心理上首先输掉一局。

      笔者想说的还是“禁补令”成了地下补课的催化剂,只能将补课逼到去“地下”去运行,逼到政策的死角去继续运行。其实,不需要专家学者高屋建瓴地分析乱象的原因,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未有任何改变,高考、中考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模式依旧我行我素,这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一路升温。一纸“禁补令”只能让擦边球越打越得心应手,只能让本该有的创造性思维为补课服务,创造出更加多样化而又安全的补课手段。 钱兆成


      分析

      即便学校不组织

      学生自己也补课

      我想说的是,其实这不只是学校组织补课的问题。即便学校不组织老师们对学生集中补课,许多中小学生在寒暑假之中,也会自己进行补课。近些年来,在一二线城市之中,兴起了一个非常发达的教育产业:一对一辅导。甚至于,有些一对一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具有“托拉斯”的规模,在几个省都开有“连锁店”。我之前做过教师,认识的许多教师在寒暑假之中都会到这些一对一辅导机构之中去做兼职。他们的生源,都是在校学生。

      不是被学校集中补课,就是被家长逼着去补课。一个关于寒假补课的调查显示:71.9%的学生假期参加了补课,自愿参加补课的只有44.4%,只有19.8%的学生认为补课能提高成绩。可是,即便如此,现实中的补课仍然热得烫手。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作为组织补课的一方,虽然有很大的违规责任,但在学校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力量逼迫着学校、家长和学生进行补课。这个力量,便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彰显力量的应试教育体制。只要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存在,单纯的处罚,就不会触及到问题的根本。

      除了应试教育体制原因之外,这还是个社会命题。相信对于许多家长而言,“如何打理好孩子们的寒暑假”,一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有的孩子可以利用寒暑假去旅游、学乒乓球、羽毛球,但是,更多的家长会担心这样的问题,其他孩子都在补课,我的孩子的成绩会不会受到影响?于是,补课就成了一种习惯。而在西方社会,学校会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社区做义工,或是组织一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对于此,我们的教育部门缺乏有效的引导。目前,应试教育体制尚不能根除,于是,学校补课和教育局查补课就成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观察

      跨市只为给当地

      教育局一个台阶

      既然记者能随行采访,说明校方根本就没有掩盖去外地补课的意图,要不就不会这么兴师动众了,而会化整为零,到鞍山再集中,以免补课一事泄露。如此大张旗鼓地去外地补课,怎么可能瞒得过沈阳的教育管理部门。显然,校方此举并非是为了瞒过主管部门,只是为了演场戏,让已出台了寒假补课禁令的教育部门有个台阶可下,不必被迫动真格。虽然这数百名师生集体去了外地补课,可学校是搬不走的。就算沈阳的教育管理部门不追到鞍山责令校方立即停止补课,开学后该校也难逃处罚。

      有关管理部门禁止义务教育学校违规补课的通知多半也是做做样子,否则,仅今年寒假就多次被媒体曝光存在违规组织学生补课行为的雨田中学怎么至今没受到查处,反而还上演了一出到外地补课的闹剧?

      在应试教育仍占主流的情况下,高考这根“教学指挥棒”不仅指挥着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同样也指挥着地方教育部门。虽然很多地方教育部门都在唱着素质教育的高调,但真正做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对学校和校长的考核、任用依然是以成绩为先。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都怪地方教育部门对上级的政策阳奉阴违。因为各地政府包括老百姓对教育部门及其领导的政绩评价就是中、高考成绩而不是素质教育的成果。你素质教育搞得再好,中、高考成绩上不去也是白搭。

      只要“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体制没有大的改变,教育部“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承诺就很难落到实处,禁补令自然也会落空。

 

      呼吁

      不能一味反对补课

      应重新审视禁补令

      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清。否则,只会是这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

      首先,雨田中学为何要跨市补课?对于雨田中学,虽然网上“人人喊打”,但现实中却是“人人追捧”。纵然收费死贵(沈阳市物价局2007年核定的收费标准是6000元/年),却能不断壮大,仅在沈阳就有6个校区,而且分校已经开到北京。原因无他,重点高中录取率高达95%以上,位居沈阳第一。试问,面对这样的硬成绩,哪个家长不为之倾心?因此,就雨田中学而言,作为私立学校,收取高额学费,自然追求高升学率,不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才有补课。碍于禁补令,所以才有放着沈阳的校舍不用搞跨市补课。

      其次,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答曰“部长管不了市场”。学习成绩有差异,成绩差的想利用假期补课赶上,成绩好的还想更好。一个想学一个愿教,补课现象自然就会存在。退一步讲,即使禁止了学校补课行为,但是父母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请教师开展家教,你能管得了吗?补课只不过变了形式,依然存在罢了。有需要就会有市场,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禁令注定是一纸空文。

      第三,如何对待补课?行政命令的“一刀切”——严禁一切补课行为,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效果也可想而知。既然补课是市场需要必然存在,那么我们只能尊重市场规律。因此,社会大众必须理性认识和科学对待补课现象。补课问题病根在应试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应坚定推进教育改革。但是,在素质教育体制确立前,教育部门要做的不是一律不准的禁止,而是规范补课行为。只要坚持自愿、补课不与日常教学挂钩等原则,补课未尝不可,而非一味地反对补课。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