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东直门簋街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起火。消防车赶赴救火途中,不仅未获社会车辆让行,反遭并线超车。网友将此情景拍摄下来上传网络后,引发广泛热议。(2月19日《新京报》)
从网络舆情来看,民众对此情景甚为愤怒。甚至有网友晒出“德国人如何避让消防车”的视频来比较,直斥那些不避让甚至并线超车的司机素质低下。
很显然,公愤能聚焦话题,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因而,与其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批判别人,倒不如站在公共参与者的角度去反思文明现状和寻求社会改变,唯有如此,公愤的话题才不会最终只成为道德喧闹。
虽然个体价值应该得到尊重、个人诉求应该得到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抛下公序和公德私奔。社会公共道德的形成,是基于公民良知和社会共识达成的权利让渡,是民众共同遵循的公共准则。
譬如自觉为救护车开辟生命通道,为消防车开辟救火通道,为警车开辟治安通道,正是基于其承担着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使命,才赋予了畅行的道路特权。而事实上,避让这些承担着特殊公共使命的车辆,也是法律的要求。
有人说,出现消防车堵在路上的现象,是特权车辆泛滥而造成的“狼来了”的现实演绎。但这样的道德逻辑显然是要不得的,不能因为特权车的出轨和越位,我们就动摇和改变价值和道德的良善。也许,特权车在使用上,确实存在着制度和管理上的失范,并因此损伤社会公平正义,伤了民众的心。但并不意味着,因为某些人私用这种特权,就否定这些特权车辆的价值和使命,怀疑这些车辆的正义性,并以此为借口拒绝避让。
特权车辆虽然存在一些被权力滥用的现象,但其价值和使命依旧值得我们去维护。对于其在使用上的失序,只有依靠强化监督和敦促制度完善让其使命更加纯粹,才是最合理的路径。而采取抵制和阻碍的形式,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只会让这个社会失去更多。
滥用已经让这些特权车辆的使命削弱,如果民众不能主动避让,那么与那些乱用特权车的人又有何区别?同样是在阻止其公共使命的正义实现。
特权车使用性质因某些人的滥用而异变,但并不代表着其使命的终结;老人跌倒,扶助者遭诬赖,并不意味着见义勇为精神的道德使命不复存在。不避让的抵制和不扶助的冷漠,并不会倒逼道德环境因此变好,只会加剧道德沦陷的脚步。
如果对公民生命财产足够敬畏,如果道德和良知足够坚定,也许你会批判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但绝不该去做那些因不再信任而见死不救的路人。公德的失序,起于个体和局部的溃烂,却是最终崩溃于整个社会对道德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