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求职平台该如何有效监管”。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提出20项务实举措,旨在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综合分析】
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其来源主要为教学性事务负担与社会性事务负担,一方面教学性事务负担日益繁重,项目和数量在不断增加,比如填写各类表格、参加各种考评、参与学校各类评估,大量的内部交流和业务研讨也有流于形式之嫌,占用了教师用于备课、家访、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从娃娃抓起”的大背景下,各类社会性事务如决堤之水涌入校园,让教师承担了大量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社会性事务。
教师负担过重已成顽疾,业内外减负的呼声一直不断,但就时下来看,反倒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主体责任,并辅以相应的考核考评机制。如果提出减负的责任主体又是“增负实施人”的话,拒绝向教师强制摊派无关社会事务就难以落实。
[相关问题]
1.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理解认识不到位。
为何教师有那么多与教书育人无关的负担?一方面,有些部门觉得老师轻松。许多地方的教师待遇和当地公务员差不多,负担可能比公务员轻,况且还有寒暑假;另一方面,将学校当作“肥肉”,因为人多,且教师在学生中拥有绝对话语权,任务一布置,基本都能完成。
2.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引发无关性社会事务进校园。
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例如,像一些地方将扶贫任务也向学校摊派,甚至幼儿园都要承担“扫黑除恶”的宣传工作,这显然没有必要,也加重了教师负担;有的地方搞庆典、招商、拆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也要找教师、进校园等等。
3.形式主义盛行,“文山会海”的现象未得到根本遏制。
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有“填不完的表格、应付不完的检查”,说到底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例如,有的地方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要求老师在微信群中上传工作照片、视频,重留痕轻实绩;有的地方培训走过场、搞“摊派”,人数不够教师来凑,培训内容脱离教育教学,让教师疲于应付。
[相关对策]
1.根除漠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育人特性的思想认识根源,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让教育焕发应有的生机。
教育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学校,其管理和运转,应该充分尊重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而不应该承担过多的非必要行政工作,更不能动辄被与教育不相关的工作和任务所打扰。要为教师减负,首先不妨让基层学校及教育系统在外部管理上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有所区分,不宜按无差别的标准去管理学校和教育。只有遵循分类管理的原则,明确学校承担的“任务”,才能真正规避那些可有可无乃至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扩大”到学校。
2.综合施治,教育系统内外共同发力,进一步破除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的制度性障碍和人为因素,建立良好的教育治理生态。
给中小学教师减负,“治本”之策,则是协调好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提高专业水平,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实实在在为教师松绑减负。同时,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
3.三是对症下药,减负与“加压”并举。既要减轻教师较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也要对工作懈怠、业务不精的教师适当加压,对无心治学、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从严处理。
需要看到,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承担的职责,是正常、合理和必要的负担。这首先需要各级地方和部门、学校在执行上,准确把握减负的内涵——该减的必须减,不该减的则要避免乱减。显然,这样的减负,并不包括让家长去分担本就属于教师的“负担”。要实现这一点,除了政策执行上不能走样,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责任上的分工也应该更加明确。
【素材积累】
[高频金句]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
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
[权威论述]
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对于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才能扎扎实实将减负工作一抓到底、求得实效,让广大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人民网
[案例拓展]
在浙江,经过规范和整治,全省各地各类进校园活动从年初的平均每所学校18.1项减少到4.8项,减少73.5%;在陕西,对未经同意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不予认定学分,减少了30%的培训项目。这些做法让当地教师能够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时评文章]
让教师更好聚焦主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教师发挥着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重要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切实减轻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让他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引起广泛关注。
不久前,有媒体调查显示,不少基层教师的时间被“抢”走了:有些教师忙于写材料、填表格,无暇顾及教学;有些学校评比检查任务重,教师疲于应对,拖慢了课程进度;还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倾向于从基层学校借调人员,造成老师人均工作负担加重……凡此种种,有的与教学相关、过于频繁,有的则与教学毫无关系,导致基层教师时间精力被分散、课堂主业被耽误。对基层和学校来说,亟待让教师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配置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
办学有规律、学校有主业。今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有关部门调研发现,教师负担既来自教育内部也来自教育外部,主要表现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过频、社会性事务进校园过滥、相关报表填写工作过繁、抽调借用教师过多等方面。因此,为教师减负,首要就是找病因、查病灶,找准“负担清单”才能列出“减负清单”。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让教师回到本位,让教育回归本质,广大教师就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学生也能舒心学习、静心学习。
为基层教师减负,要标本兼治,就要从源头上抓起。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教师之所以难守主业、难务正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或关系不大、额外由教师承担的工作,客观上增加了基层教师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是基层其他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正因如此,中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中办专门印发通知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抓住必要的、强化亟须的、减少无谓的、去除无关的,从转变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做起,把治理机制建在前面、把减负政策落到实处,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失去生存土壤,基层教师承受的负担才会减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从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到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到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面向广大人民教师特别是基层乡村教师的政策红利充分表明,以问题为导向,为教师想办法、做实事,才是为教育发展办好事、谋长远。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必将能更好地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负重前行”到享受教学,教师减负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把负担减下来、把待遇提上去,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培养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