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数字经济需要规范监管”。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概况】
河北某公司近日申请注册的两个“人类高质量男性”商标流程状态均变更为“驳回通知发文”。这两个商标分别于今年7月和8月申请注册,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服装鞋帽。蹭网络事件热度,抢注商标的行为并不少见。“人类高质量男性”同样走的是抢注路线,希望能靠商标来坐收渔利。但客观而言,这一商标本身就格调不高,挑战公众认知底线,违背公序良俗,被驳回也在情理之中。“人类高质量男性”一词因一段求偶视频在网上爆火,但很快又因博主的油腻装扮和“割粉丝韭菜”而迅速凉凉。这是网络热词与流行语不可避免的结局,同时也说明用网络热词注册商标并非是十拿九稳赚钱的生意。“神马都是浮云”、“蓝瘦香菇”、“耗之尾汁”、“我命油我不油天”,这些网络热词都曾闯关注册商标,可最后却难逃被驳回的命运。
【各方观点】
@齐鲁晚报:蹭网络事件热度,抢注商标的行为,是希望能靠商标来坐收渔利。但客观而言,商标本身就格调不高,挑战公众认知底线,违背公序良俗,被驳回也在情理之中。不可否认,网络热词的流行性和传播性,但网络热词要想成为商标,变为无形资产并不容易。现实语境下,不少网络热词的产生并非根正苗红,反而多带有贬义,游走于道德的边缘。
@人民资讯:网络热词比普通词汇注册商标审查更严格,商标的功能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如果一味追求出位的商标注册,掌握不好分寸,有可能在消费者和社会中带来负面评价,不能只是站在流量的角度考虑问题。
@澎湃新闻:法律将有效遏制通过恶意抢注网络热词作为商标以期维权获利的不良行为,加强警示规范和正面引导,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深度解析】
商标,从法律的角度讲,是识别和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拥有专用权。立足当下社会的发展,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商标对于企业来说属于无形资产,一般来说其价值取决于民众对商标的认知度,认可度,以商标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预估测值。与此同时,网络热词本身在现实社会方面、虚拟网络方面的流传度就非常广泛,当它能够作为商标出现时,在交易流通层面,商品或者服务的认知广泛性就能够轻易实现。
网络热词抢注商标的原因
一方面,从商标的概念内涵出发,注册商标的企业在预期目标方面存在投机心理,全方位利用网络热词自身携带着巨大流量的特点,利用社会方面对网络热词的熟悉程度十分深刻的现实,希望通过蹭网络事件,借助网络热词的连带效应来实现在商标上的获利。这样的经营理念不利于企业发展,无法达到从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去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产品服务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从商标注册的详细流程来说,网络热词抢注商标行为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基于这一点,很多人看准网络热词的热度和流量,在整个商标注册过程中,仅仅需要支付非常低的成本,就可以进入到商标注册的申请、审查、公告流程,一旦获得批准,就可以拥有商标的专有权,受法律保护,获利的空间非常大。与此同时,商标还可以进行转让,增加了又一重实现的获利可能。
网络热词抢注商标的危害
网络热词时基于互联网传播、发酵、在公众群体中形成了相对统一的事实见解,具有一定环境和语言背景。我们谈及网络热词抢注商标,多是涉及一些有碍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抢注商标的目的也脱离商标注册使用的本质。蹭网络事件,抢注网络热词,以巨大的网络流量为基础开展商标注册,对公共文化氛围、精神文明建设,都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危害,可能会传播负能量,阻碍主流价值的宣传和践行,形成错误的思想蔓延,从社会文化影响至经济秩序。同时也有悖于商标法对商标注册的规定。
针对网络热词抢注商标的对策
一、强化商标法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学法,普法,执法工作的开展:(一)组织企业团体,相关行业及社会个体开展商标法培训学习,加强涉及商标注册相关主体的法律法规学习,加深认知程度,从根源避免随意用网络热词抢注商标的不当行为;(二)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商标法公益宣传视频投放,发放宣传手册,联合财经频道开展知识讲座,借助反面典型案例,突出不当商标注册的危害,强化公众认识起到外部监督作用;(三)审查管理机关单位开展商标法培训学习,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开展执法管理工作。
二、加强针对商标注册、使用的监督监管,营造良好经营氛围:(一)相关管理单位阶段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约束商标在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实现内部监管;(二)拓宽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热线、邮箱、网站等,面向社会基层进行全面宣传,提升民众监督能力,提高监督意识,同时设立监督举报激励机制,激发民众监督积极性,实现外部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