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培养新型农民任重道远,必须要有长期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大力气长抓不懈,为了更好的培养新型农民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
(1)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要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示范引导。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实行规范运作。一是县、乡都相应地成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村一级设立人才服务点或联系点,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开发机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组织,从而在农村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一是各乡镇要要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各地人事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继续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做好农民技师、助理技术、技术员、助理技术员的评选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三是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5)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质量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要注意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在我国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