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
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舆商应对舆伤
http://www.zjgwy.org 2015-01-29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链接】
“舆商”是继胆商、情商、智商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当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呈几何式快速增长之时,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世界开展有效的 舆论引导,甚至做到化解危机,这就需要有较高的“舆商”.而所谓“舆商”,正如有人所说,就是“树立正确观念,应对媒体和公众舆论拷问,并恰当地发表见 解,理顺舆论话题,优化公共关系的智慧和能力”.然而,现实却是,“舆伤”不断,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舆商”,以“舆商”应对“舆伤”,否则在新 媒体时代真是“伤不起”.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在信息和舆论奔流的新媒体时代,舆商已成为领导干部“数字化生存”必备的智慧和能力。然而,面对骤然放大的舆论表达权,不少领导干部却不断被舆论“灼伤”和“污名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不能及时转变思路的原因。迅捷的信息传播正在改变着现实的政治生态,也正日益瓦解着传统的生存空间。站在信息快车道上的领导干部,如果自 身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就难以避免“舆伤”现象。正如同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新媒体的涤荡正在摧毁和扫除那些对新生力量无招架之力的、因缺乏工业生 活背景或习惯而丝毫不能缓解这股冲击势力的社会和文明。”社会学家塔尔德也因此告诫人们,不能对舆论掉以轻心。在强大的舆论场面前,领导干部唯有不断提高 “舆商”,才可能避免陷入舆论漩涡,才可能防止“舆伤”.
二是一些官员不洁身自好。一些官员的自身不正,以及他们对公众生活过多的、不加克制的干预,经过社会放大站和舆论放大站的不断放大,会激起一阵阵涟漪 效应,由小及大几乎波及到官员所属的整个群体,引发舆论对官员群体的“污名化”.这也使得无论官员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 做坏事,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领导干部“舆伤”不断。
三是新媒体的多重特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这大大改变了传播状态,实现了由一点对多点向多点对多点的巨大转变。新媒体已经成为效率最 高、范围最广、人数最多、速度最快的传播手段。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广泛性、自由性是空前的。畅通的舆论通道与开放的舆论环境为信息传播和思想交 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面对网上舆论的复杂性、多变性,如果领导干部不深入把握新媒体的多重特性,依旧照管理传统媒体的思路,采取封、堵、躲、压等落后手 段,就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和领导者自身的“媒体审判”,领导干部最终遭受凶猛的“舆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对策:
在新媒体语境下,领导干部要有效地消解“舆伤”,就需要拥有进退得当的舆论博弈能力,不断提高“舆商”.
一是累积廉政资本,实现廉政领导。
“舆伤”的内在原因是与领导干部自身的实际言行和道德生态密不可分的。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被舆论“灼伤”和“污名化”的机会也 就大大减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能在无形中形成不令而行、不怒而威的影响 力,展现出强大的廉政领导力。廉洁还是一种软实力和竞争力,它既影响到领导者的领导力高低,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如果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心系国 家、情系群众,在自己的工作中强化廉政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做到廉洁公正、勤俭朴实、清廉无私,那么反而能够通过新媒体这一工具,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可以 说领导干部的道德生态是“舆商”的内在支持。倘若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以勤政成就事业、以廉洁凝聚人心,不断累积廉政资本,实现廉政领导,就能够不断提高政府 和官员的公信力,从而打破“塔西佗陷阱”,消除“舆伤”的内在根源。此所谓“治事宜勤,操守宜廉,行军宜爱民,说话宜诚信。四者缺一不可,无以官大而忘年 之也”.
二是着力媒体沟通,优化公共关系。
当“舆伤”汹涌而至时,高效的媒体沟通能力有助于理顺舆论话题,化解危机。有效的媒体沟通要求在提供真实信息、加强公众保护和避免过度焦虑三者之间寻 找微妙的平衡点。新媒体沟通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信息能够从信息源及时、透明、有效地通过多种渠道向接受者传输,力求将信息损耗降低到最小值。信息披露的时机 会影响到媒体沟通的效果。应根据舆情的关注点,主动设置议题,迅速发布事件调查的实时信息。信息提供得越适时、越透明,它就越可能对媒体沟通产生重大的正 面影响。另外,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做到真懂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会管新媒体,善于理顺公共关系,善于与新媒体打好交道,引导新媒体传播正面声音。
三是积极主动,树立正确观念。
置身于新媒体这个巨大的信息池内,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创新,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变“封”为“疏”,变“堵”为“导”,变“应对”为 “善对”,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善待媒体,巧用媒体。应当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特征和功能,扬长避短,学会借力打力,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社 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要巧用新传播媒介,甚至利用舆论化解危机,最终实现转危为机。
【延伸阅读】
塔西佗陷阱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公元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 地位。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做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在谈论执政感受时,塔西佗曾如此说道: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这个真知灼见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着名定律之一,即“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塔西佗陷阱”的内涵类似于我们寓言故事“狼来了”和典故“烽火戏诸侯”所表达的寓意。
通俗地讲,“塔西佗陷阱”就是指当部门或官员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而任凭部门或官员怎么解疑释惑,人们就是“老不信”.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老不信”“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不信”等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就是对“塔西佗陷阱”的网络体诠释。
“舆商”是继胆商、情商、智商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当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呈几何式快速增长之时,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世界开展有效的 舆论引导,甚至做到化解危机,这就需要有较高的“舆商”.而所谓“舆商”,正如有人所说,就是“树立正确观念,应对媒体和公众舆论拷问,并恰当地发表见 解,理顺舆论话题,优化公共关系的智慧和能力”.然而,现实却是,“舆伤”不断,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舆商”,以“舆商”应对“舆伤”,否则在新 媒体时代真是“伤不起”.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在信息和舆论奔流的新媒体时代,舆商已成为领导干部“数字化生存”必备的智慧和能力。然而,面对骤然放大的舆论表达权,不少领导干部却不断被舆论“灼伤”和“污名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不能及时转变思路的原因。迅捷的信息传播正在改变着现实的政治生态,也正日益瓦解着传统的生存空间。站在信息快车道上的领导干部,如果自 身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就难以避免“舆伤”现象。正如同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新媒体的涤荡正在摧毁和扫除那些对新生力量无招架之力的、因缺乏工业生 活背景或习惯而丝毫不能缓解这股冲击势力的社会和文明。”社会学家塔尔德也因此告诫人们,不能对舆论掉以轻心。在强大的舆论场面前,领导干部唯有不断提高 “舆商”,才可能避免陷入舆论漩涡,才可能防止“舆伤”.
二是一些官员不洁身自好。一些官员的自身不正,以及他们对公众生活过多的、不加克制的干预,经过社会放大站和舆论放大站的不断放大,会激起一阵阵涟漪 效应,由小及大几乎波及到官员所属的整个群体,引发舆论对官员群体的“污名化”.这也使得无论官员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 做坏事,从而陷入“塔西佗陷阱”,领导干部“舆伤”不断。
三是新媒体的多重特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这大大改变了传播状态,实现了由一点对多点向多点对多点的巨大转变。新媒体已经成为效率最 高、范围最广、人数最多、速度最快的传播手段。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广泛性、自由性是空前的。畅通的舆论通道与开放的舆论环境为信息传播和思想交 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面对网上舆论的复杂性、多变性,如果领导干部不深入把握新媒体的多重特性,依旧照管理传统媒体的思路,采取封、堵、躲、压等落后手 段,就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和领导者自身的“媒体审判”,领导干部最终遭受凶猛的“舆伤”也是不可避免的。
参考对策:
在新媒体语境下,领导干部要有效地消解“舆伤”,就需要拥有进退得当的舆论博弈能力,不断提高“舆商”.
一是累积廉政资本,实现廉政领导。
“舆伤”的内在原因是与领导干部自身的实际言行和道德生态密不可分的。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被舆论“灼伤”和“污名化”的机会也 就大大减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能在无形中形成不令而行、不怒而威的影响 力,展现出强大的廉政领导力。廉洁还是一种软实力和竞争力,它既影响到领导者的领导力高低,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如果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心系国 家、情系群众,在自己的工作中强化廉政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做到廉洁公正、勤俭朴实、清廉无私,那么反而能够通过新媒体这一工具,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可以 说领导干部的道德生态是“舆商”的内在支持。倘若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以勤政成就事业、以廉洁凝聚人心,不断累积廉政资本,实现廉政领导,就能够不断提高政府 和官员的公信力,从而打破“塔西佗陷阱”,消除“舆伤”的内在根源。此所谓“治事宜勤,操守宜廉,行军宜爱民,说话宜诚信。四者缺一不可,无以官大而忘年 之也”.
二是着力媒体沟通,优化公共关系。
当“舆伤”汹涌而至时,高效的媒体沟通能力有助于理顺舆论话题,化解危机。有效的媒体沟通要求在提供真实信息、加强公众保护和避免过度焦虑三者之间寻 找微妙的平衡点。新媒体沟通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信息能够从信息源及时、透明、有效地通过多种渠道向接受者传输,力求将信息损耗降低到最小值。信息披露的时机 会影响到媒体沟通的效果。应根据舆情的关注点,主动设置议题,迅速发布事件调查的实时信息。信息提供得越适时、越透明,它就越可能对媒体沟通产生重大的正 面影响。另外,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做到真懂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会管新媒体,善于理顺公共关系,善于与新媒体打好交道,引导新媒体传播正面声音。
三是积极主动,树立正确观念。
置身于新媒体这个巨大的信息池内,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创新,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变“封”为“疏”,变“堵”为“导”,变“应对”为 “善对”,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尊重新闻规律,善待媒体,巧用媒体。应当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特征和功能,扬长避短,学会借力打力,使新媒体成为弘扬社 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要巧用新传播媒介,甚至利用舆论化解危机,最终实现转危为机。
【延伸阅读】
塔西佗陷阱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公元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 地位。塔西佗曾出任过古罗马最高领导人——执政官,此外还先后做过保民官、营造官、财务官、行政长官和外省总督等。在谈论执政感受时,塔西佗曾如此说道: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这个真知灼见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着名定律之一,即“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塔西佗陷阱”的内涵类似于我们寓言故事“狼来了”和典故“烽火戏诸侯”所表达的寓意。
通俗地讲,“塔西佗陷阱”就是指当部门或官员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而任凭部门或官员怎么解疑释惑,人们就是“老不信”.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老不信”“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不信”等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就是对“塔西佗陷阱”的网络体诠释。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