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浙江公务员申论作答避免文不对题现象的方法
http://www.zjgwy.org       2013-03-22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阅读材料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第一道关口,其目的是根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通读、审视、分析、理解、把握,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申论写作做好准备。在阅读材料时,重点自然是理解材料的内容,但是也不能忽视材料的形式。只有全面掌握材料的形式、范围和文体等,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初衷,有效地把握住关键问题。否则,便会文不对题,这种现象在历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屡见不鲜。那么如何避免文不对题现象发生?在此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jgwy.org/)提供三种技巧供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中避免文不对题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意给定材料的思想性


  材料的范围广泛,有名人轶事、人物对话、社会热点话题等。要想审清材料的含义,首先就要审清材料的思想性。例如下面一则材料:


  李广是西汉名将,号称飞将军,关于他射石一事见于《史记》,现抄录如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虽然都是全力而为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李广开始误把石头当成老虎,由于关系到生死,体内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 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头中,等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块石头而不是老虎后,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射出的箭“终不能复入石矣”。


  有的应试者看到这则材料,就把这则材料概括为李广把箭射入石头是侥幸,这并没有把握材料蕴含的本质意义。这则材料主要讲的是:李广第一次之 所以能够把箭射入石头,是因为他把石头当成老虎,体内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而第二次之所以没能把箭射入石头,是因为没有关系到生死,体内潜能没有完全被激 发,所以虽用了全力,但没有达到第一次的效果。因此,这则材料的思想性在于: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理解有些材料的思想性,必须跳出传统观念或习惯思维的束缚,从材料本身入手,要善于反思。再如下面一则材料:


  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意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她宁肯离婚 也不让步。可是她在专业上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歌舞团不得不决定调她到文化馆工作,用团长的话是专业退休。这位演员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 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有的应试者读了这则材料,可能会批评这位演员练功的方法不对头,或者指责歌舞团团长不该调动她的工作,甚至认为她不应忍痛离开舞台,而要在 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等,其实,这些都是从传统观念出发的想当然,是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我们头脑里的传统观念是:凡有志者,经过苦练,必能成功。事实 上,事业上的成功固然要靠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许多客观条件,有时候客观条件和个人的素质不具备,那么个人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获得预想的效果。因此,读了 这则材料,应当获得这样的启示:当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能实现时,应及时地调整志向,选择更适合自己发挥特长的专业,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也才能对社会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我们只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去理解材料,不通过审视材料本身就对一些流行的观点进行思辨,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这段材料蕴含的思 想性了。


  二、注意给定材料的隐喻义


  有些材料具有比喻和类比意义,这类材料给出的可能是故事、寓言、格言或自然、社会现象介绍,透过材料表面的荒诞夸张来审视材料的隐喻义,通 过把握材料表现的事物本质特征来明确材料的隐喻义,就不会就事论事、言不及题了。明确关键语句的隐喻义,有时可成为理解整段材料隐喻义的一把钥匙。


  一般来说,用含有隐喻义的材料写议论文,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展开联想,去思考相似的社会生活现象或包含相似道理的 一些事物。同时就能理解:写这类议论文不能光停留在对材料隐喻义的挖掘上,要引申开去,着重论述所联想的事物或现象;而准确揭示材料的隐喻义,找准两者的 相似点,立论的第一步就不会偏离题意。


  在申论考试中,给定的不是一段材料,而是几段材料,这就需要按照上述方法理解每一段材料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领悟各段材料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归纳整理,提出方案,发表议论。


  审清几段材料的共同点,是使文章中心明确、议论不脱离材料的前提;理解几段材料的不同点,可从材料的比较分析中活跃思路,挖掘新的角度,使 议论趋向深入。所以,就提供几段材料写议论文来说,对材料的析同审异工作必须特别仔细。而对我们来说,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审清一段材料含义的基本技巧,那么,参加考试多看几段材料,再根据要求来审清它们的含义,也就不是困难的事了。


  三、注意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思辨性是材料作文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材料作文应试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写作原则。思辨性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材料作文的思辨性首先体现在题目、材料和要求的总体关系上。审题立意必须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题目,不审材料和要求。


  (二)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材料作文的“料”常常指出现象,提出问题。如果应试者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提炼不出深层次的主旨,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所以要想立意深刻,必须透过现象抓本质,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而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则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思考,认真分析和综合。 (三)注意发散和集中的关系


  申论作文的构思必须做到拓展与集中的统一。“拓展”指的是从材料出发,展开联想,利用发散思维,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不断探究;“集中”指的是将拓展思维所得筛选定向,聚集一点,提纲挈领,即无论怎样发挥,都必须围绕材料中心,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四)注意理性与文采的关系


  作文不等于政治题,理性也并非空洞的说教。除了有利而丰富的论据,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技巧,使文章变得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文采。


  要注意,在申论考试中,给定的不一定是一段材料,有时是几段材料,但是也可按照上述方法理解每一段材料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领悟各段材料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归纳整理,提出解决方案,发表议论。

 

  申论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