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数字推理的主要描述是: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纵观04—10年国考数学运算题目,可以发现题型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这就要求考生做好全面准备,熟练掌握所有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为帮助考生更好的迎接2011年国考,在数学运算上取得高分,精心准备04年到10年的数学运算题型分布情况,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之路添砖加瓦。
一、知识考核重点和总体题量变化
数学运算重点考察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及数量统计类型题目,包括排列和组合题型,重在考察考生数学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观察近三年的题型,每套试题中几乎没有相同类型的题目,并且多题型复合问题增多,要求考生具有综合分析推理能力,并对数学基础知识可以灵活运用;04—09年题量为15题,10年题量为10题,数量虽有所减少,但难度仍继续增加,要求考生可以快速准确的审题并得出答案,就要求考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二、04—10年具体题型分布情况
2010年国考数学运算题型分布广泛,涉及到排列组合问题、数字特性问题、容斥问题、对策分析类问题、综合分析类问题、几何建模问题、年龄问题、利润问题、行程问题等;题量由原来的15题减少为10题;题目设置已经不是单纯的考一种类型,可以是集中类型问题的混合,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综合能力;
2010年数学运算题型分布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数的特性 |
题号 |
47 |
|
数量 |
1 |
行程问题 |
题号 |
54 |
|
数量 |
1 |
利润问题 |
题号 |
53 |
|
数量 |
1 |
容斥问题 |
题号 |
48 |
|
数量 |
1 |
年龄问题 |
题号 |
52 |
|
数量 |
1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46、50 |
|
数量 |
2 |
对策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49 |
|
数量 |
1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55 |
|
数量 |
1 |
数学建模 |
题号 |
51 |
|
数量 |
1 |
合计 |
|
10 |
2009年国考数学运算重点考察了和差倍比问题,要求考生可以快速准确的厘清复杂的数量关系;题型分布广泛,包括排列组合问题、日期问题、工程问题、列式计算问题、浓度问题、几何问题、植树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牛吃草问题、数列问题等,要求考生掌握所有的考试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对考生解题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代入法 |
计算问题 |
题号 |
112 |
|
|
数量 |
1 |
|
数列 |
题号 |
120 |
|
|
数量 |
1 |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109、111、114 |
|
|
数量 |
3 |
|
工程问题 |
题号 |
110 |
|
|
数量 |
1 |
|
浓度问题 |
题号 |
113 |
|
|
数量 |
1 |
|
日期问题 |
题号 |
108 |
|
数量 |
1 |
|
植树问题 |
题号 |
117 |
|
|
数量 |
1 |
|
牛吃草问题 |
题号 |
119 |
|
|
数量 |
1 |
|
几何问题 |
题号 |
116 |
|
|
数量 |
1 |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107、115 |
|
|
数量 |
2 |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106、118 |
|
|
数量 |
2 |
|
合计 |
|
15 |
|
2008年国考数学运算题型分布广泛,题目设置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重点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列式计算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考题型的基本解题方法和快速解题技巧;
08年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计算问题 |
题号 |
51、60 |
|
数量 |
2 |
数的特性 |
题号 |
46 |
|
数量 |
1 |
数列 |
题号 |
48 |
|
数量 |
1 |
平均数 |
题号 |
51 |
|
数量 |
1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58 |
|
数量 |
1 |
年龄问题 |
题号 |
52 |
|
数量 |
1 |
日期问题 |
题号 |
59 |
|
数量 |
1 |
鸡兔同笼问题 |
题号 |
54 |
|
数量 |
1 |
牛吃草问题 |
题号 |
|
|
数量 |
|
几何问题 |
题号 |
49 |
|
数量 |
1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51、57 |
|
数量 |
2 |
对策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50、53 |
|
数量 |
2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56 |
|
数量 |
1 |
数学建模 |
题号 |
|
|
数量 |
|
合计 |
|
|
2007年国考数学运算重点考察考生应用数学知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数学逻辑思考、综合分析、数学运算等综合的能力,重点考察了对策类分析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统计类问题等数学应用性题目。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计算问题 |
题号 |
55 |
|
数量 |
1 |
平均数 |
题号 |
52 |
|
数量 |
1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46、50 |
|
数量 |
2 |
行程问题 |
题号 |
53 |
|
数量 |
1 |
工程问题 |
题号 |
57 |
|
数量 |
1 |
鸡兔同笼问题 |
题号 |
58 |
|
数量 |
1 |
几何问题 |
题号 |
47、56 |
|
数量 |
2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48、49 |
|
数量 |
2 |
对策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54、59 |
|
数量 |
2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51、60 |
|
数量 |
2 |
合计 |
|
15 |
2006年国考数学运算重点考察考生应用数学思想对题目进行统筹分析或综合分析的能力,包括分段计价问题、分配工作问题、推理问题等,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数的特性 |
题号 |
44、50 |
|
数量 |
2 |
平均数 |
题号 |
37 |
|
数量 |
1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40 |
|
数量 |
1 |
行程问题 |
题号 |
39 |
|
数量 |
1 |
容斥问题 |
题号 |
42 |
|
数量 |
1 |
植树问题 |
题号 |
47 |
|
数量 |
1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36、46 |
|
数量 |
2 |
对策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38、41、49 |
|
数量 |
3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43、45、48 |
|
数量 |
3 |
合计 |
|
15 |
2005年国考数学运算重点考察了考生对行程问题的掌握,包括有时钟问题、水流问题、楼梯台阶问题等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主要考察了考生利用数字特性解题方法的掌握,包括尾数、余数等特性;考察了考生对实际问题应用数学逻辑综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计算问题 |
题号 |
37 |
|
数量 |
1 |
数的特性 |
题号 |
36、38、48 |
|
数量 |
3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40 |
|
数量 |
1 |
行程问题 |
题号 |
42、43、46、47 |
|
数量 |
4 |
容斥问题 |
题号 |
45 |
|
数量 |
1 |
年龄问题 |
题号 |
49 |
|
数量 |
1 |
日期问题 |
题号 |
41 |
|
数量 |
1 |
方阵问题 |
题号 |
49 |
|
数量 |
1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39、50 |
|
数量 |
2 |
数学建模 |
题号 |
|
|
数量 |
|
合计 |
|
15 |
2004年国考数学运算重点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包括对几何题型的解法、计算问题和数字特性的了解;同时考察了考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个别题目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度较大;
|
解题方法 |
方程法 |
计算问题 |
题号 |
36、37 |
|
数量 |
2 |
数的特性 |
题号 |
38、49 |
|
数量 |
2 |
平均数 |
题号 |
40 |
|
数量 |
1 |
和差倍比问题 |
题号 |
44 |
|
数量 |
1 |
容斥问题 |
题号 |
46 |
|
数量 |
1 |
几何问题 |
题号 |
41、42、45、50 |
|
数量 |
4 |
统计类问题 |
题号 |
47 |
|
数量 |
1 |
对策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48 |
|
数量 |
1 |
综合分析类问题 |
题号 |
39、43 |
|
数量 |
2 |
合计 |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