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承载了数以百万计考生的梦想,所以用万众瞩目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的。在国考轰轰烈烈登场前夕,特意组织整个教研团队,对国考历年出现的典型真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讲解,以求使各位考生能够了解形势,高效备考。这篇文章将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展开讲解,相信通过我们的精炼讲解一定会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片段阅读
1、 表面主旨题
梅兰芳不像绝大多数因媒体包装而走红的明星那样瞬间就被人们忘却,他并不是因《一缕麻》、《牢狱鸳鸯》之类的新编剧目获得观念爱戴,而是由于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河湾》这些传统戏的表演中,既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虽因大众媒体的鼓动,经历过一段除旧布新的喧嚣时光,终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梅兰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媒体英雄人物
B.梅兰芳的艺术之树长青,是因他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
C.梅兰芳的成功之路,就是我国京剧的成功之路
D.梅兰芳是如何成为京剧观众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的
【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讲述了梅兰芳走红、成为一代宗师的原因。第一句说梅兰芳获得观众认可是由于在传统戏的表演中,既能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第二句说梅兰芳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A项说梅兰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媒体英雄人物”,这在文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说“京剧的成功之路”,文中没有提到,排除。D项说“京剧观众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这在文中也找不到相应表述,排除。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
B.《论语》和《老子》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原著是《论语》和《老子》
D.熟读《论语》和《老子》,就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好基础
【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第一句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第二句说作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理解《论语》和《老子》的重要意义。B项谈到对“中国的政治”的影响,文中不曾提到,文中谈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说“最经典”,过于绝对,排除。D项说“就能”,语气过于绝对,与文中的“较容易”、“易于”不符,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B.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
C.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
D.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
【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字五种字体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第一句总说汉字的五种字体。后五句分别介绍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在线条和结构上的特点。A项“中国书法”的表述太过宽泛,文段只是表达其中的一个层面,故排除。C项“书写的笔力、笔势”文中不曾涉及,排除。D项文中只谈及“汉字”的问题,关于“书写”不曾涉及,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 隐含主旨题
炮制技术被认为是中医药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医独有的传统技能,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中医药市场。国外企业通常通过在我国开办饮片加工厂、聘请国内炮制专家“偷学”炮制技术,目前这样的外资企业达到几十家。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调研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
B?政府应加强对设立中药饮片厂的资格审查
C?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威胁
D?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相关规定的了解
【答案】A。解析:这是个隐含主旨题。这段话重在揭示炮制技术被外国企业偷学的原因,即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在特殊领域的规定并不了解,无从管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明知这些规定,但为了经济指标,对此不管不顾。调研表明,国内实际饮片厂数量比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几百家。所以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国家应加强对炮制技术保密工作的管理。
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楷模”原指两种树
D. 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楷模”的由来。前两句讲楷树,第三句讲模树。末一句讲由这两种树到“楷模”这一词语的由来。A项分别讲“楷”和“模”的含义,没有涉及“楷模”,故排除。B项从“楷模”的字体入手,文中不曾涉及,排除。D项主要讲楷树和模树,不是文中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 标题主旨题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80后”这个词的由来及演变。第一句从最早的2001年说起,介绍当时这个词的指向。第二句介绍了2003年这个词的演变。第三句进而介绍了从2004年底以后这个词的指向。A项是对“80后”作出的带个人色彩的评价,文中不曾流露,排除。C项“新视角理性看待”也是评论性质的表达,排除。D项说“引起社会关注”,从文段看不出这层信息,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 语词涵义题
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我们要知道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
C?道德水准
D?兴趣爱好
【答案】B。解析: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题的应该是后半段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通过其中的方向和真诚能决定这二者的是价值取向。
5、 语句衔接题
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B?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C?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D?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答案】B。解析:这是个下文推断题,我们最该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这个根源中的这个代的是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所以下面肯定要解释这句话。即B项。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①⑤③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⑥①
【答案】D。解析:此题适合代入法。根据各句所讲的内容,可知⑤③和②④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项D正确。
6、 细节判断题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B?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C?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D?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答案】C。解析:这是个细节判断题。A项中说封建社会的发展,不符合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范围扩大了。B项中因果关系与原文不一致;D项过于片面,原文中还有“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C项最后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7、 观点态度题
有些日本人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过去的鸡毛蒜皮的陈年旧账,要放眼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的新思维理论。这个所谓的新思维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
A 否定 B 肯定 C 未置可否 D 又肯定又否定
【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观点态度题。文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表明了作者对“他们”所秉持的态度,例如:“有些日本人”,他们中一些“杰出的”,“所谓的新思维”这些说法和引号的使用都表明了作者对他们所秉持的是一种不以为然,否定甚至讽刺的态度。所以A为正确答案。
二、选词填空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声名鹊起 B?如日中天
C?名声大噪 D?享誉中外
【答案】:A。解析:近义成语辨析题。题意在说明景泰蓝名字的由来,声名鹊起更能说明它从不为人知到很出名的过程,享誉中外文章未曾提到。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名声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在《士兵突击》这个没有坏人的世界和极端____ 的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却那么热烈、那么戏剧性,它把观众卷入其中并____ 他们沉睡的正文感、神圣性,通过理想化的存在体验催生道德的价值观念。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净 诱导 B.纯粹 诱发 C.干净 诱导 D.纯洁 诱发
【答案】B。解析:“诱导”后接行为动词或行为短语,“诱发”相当于“诱导出”可接名词。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尝尝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 三分____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
【答案】A。解析:根据阅读我们知道填空部分属于过度句,前后两个空分别是前后两句话的态度,且二者还是对立关系,排除BC两项。D项中的惭愧无从说起,不是句子表达的意思,所以A正确。
如今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已经超过千部,但与这种发展相_______的还有人们“力作乏陈”的呼喊声。在我看来,中国文学目前的整体发展缺乏一种_______性,对诺贝尔奖的看重,可能缘于一种在茫然中寻找航向的期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矛盾 独立 B.始终 超越 C.冲突 规划 D.伴随 方向
【答案】D。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但”表明后面是一种转折关系(逻辑关系提示信息)。根据汉语语言规则,我们可知“相_______”结构中“相”后面应该接一个动词(词语搭配信息),而B项“始终”是一个副词,排除。我们试着将“矛盾”和“冲突”代入第一空,发现不连贯通顺,应该为“与这种发展相矛盾/冲突的是”而非“还有”,因为前文并未提及其他矛盾或冲突。据此,我们可锁定正确答案为D。继续验证,第二句话后半部分的“航向”提示了前面一空应该填一个与“航向”近义的词语(同义近义提示信息),即“方向”。故本题选D。
_______今天的人类居住在一个空间探索和虚拟现实的完全现代化的世界里。但他们的活动和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的活动基于________的智力本质,例如,在受到威胁时进行对抗的本能,以及交换信息和分享秘密的动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 不同 B.尽管 同样
C.虽然 不同 D.尽管 类似
【答案】B。解析:本题第二句有个“但”字,可以判断出是转折关系,我们可以先从关联词搭配的角度,直接排除A。再从转折的内容来看,作者是想说“今天的人类”和“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环境不同,但是“智力本质”是相同的,故排除C。另外,文中是在人类之间进行的对比,用“类似”不合适,排除D。选项B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