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其它   
其它
2013年行测指导:定义判断中的模糊性争议
http://www.zjgwy.org       2012-04-10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定义判断的本质是符合性验证,考查的是考生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定义判断题型属于判断推理模块,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但很多考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定义本身读懂了,但是看到四个选项时,常常不知道选哪一个。这就是定义判断中的模糊性问题,即选项中的描述和定义本身有一些差距,并不是那么完全“匹配”的感觉,让考生在考完后不知道做对了还是做错的,并且造成一些定义判断题目在答案选择上存在争议。


  这种模糊性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导致的。题干当中给的定义,有些来自于心理学或者社会新出现的名词。前者需要有一个大的语境来感知,才能真正明白定义指的是什么意思;后者因为这个名词还很“新鲜”,并没有以词条的形式完全把定义确定下来,使得给出的定义本身就不是很规范,需要联系社会实际来理解。另一方面,还在于出题者为了提高难度,在选项的设置上,给出的现象或行为的描述并不是那么直白,并不完全对应着给定定义来出题,而是有所“保留”,这也造成了为什么看着定义很明白,却不知道选哪一个。即便知道了标准答案,也会产生很大的疑惑。


  面对具有模糊性的题目,我们一定要采用排除法来做。先把明显不是的选项排除掉,再严格依据定义来分析选项,有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理解,在具有模糊性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好的答案即可。下面就几道联考真题来进行分析。


  例1、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时间致力于解决某一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


  下列属于酝酿效应的一项是:( )(2009年9月13日五省联考行测试卷)


  A、小王找某份文件一时没有找到,过了两个小时他发现了那份文件


  B、晓峰写毕业论文遇到困难,几天后他参加学术会议时得到很多相关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


  C、某修理人员在修理电视时查阅了大量线路图,终于修好了电视


  D、某研究人员申请一项迟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复,他转而研究别的课题,几个月后该项目得到比准


  解析:B 定义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而A、C两项中主体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故排除。D项中要解决的批复问题不是由该研究人员来做,而是有关部门来进行,故排除。B选项中,晓峰去参加学术会议得到了很多相关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似乎和定义中“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不太“匹配”,但是在其他选项明显跟题干不符的情况下,B选项显然是最好的。“酝酿效应”说白了就是个体在做一件事情,一直想不通,停下来去做别的一件事情,而突然对原有问题“恍然大悟”的感觉。而B选项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故而有模糊性。


  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我们最好采用的办法是排除法。把明显不符合的排除了,剩下的那个就是答案,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契合”。


  例2、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人们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注意的一项是( )(2009年4月25日三省联考行测试卷)


  A、志愿者小张在奥运会期间,每天忙于奥运赛场的服务,无暇观看奥运比赛


  B、奥运结束后,一些学生仍对奥运精彩纷呈的赛事感到意犹未尽,无法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C、意大利小伙子马克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留在北京学习汉语


  D、北京奥运会期间,原本闹离婚的夫妻俩,由于一起收看奥运节目,交流增多,关系缓和,不再闹离婚了


  解析:A “选择性注意”是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人脑对外界的刺激的一种选择,在诸多客观刺激下,我们中选择注意一种,这一种占去了我们的主要精力,从而过滤或者说是忽略其他刺激信息。B项中奥运会已经结束,不再是“外界刺激”,C项中马克留在北京学习汉语是其自身通过思考而决定的,不属于选择性注意。B、C项比较好排除。再看A、D选项。A项中小张的工作本身占据了他的注意“能量”,关于正在进行的体育赛事,对当事人来说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他是可以感知到的,并选择了忽略。D项中夫妻矛盾本身是可操作的变量,不属于客观刺激,而且夫妻俩关系的缓和也不是选择性注意的结果,而是“交流增多,关系缓和”的结果。只有A项较符合定义,所以答案为A.


  这道题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能需要借助心理学的一些知识,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断。


  例3、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调协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设限的是:( )(2011年4月24日多省联考行测试卷)


  A、小周和小田一起竞选班长,小田跟朋友说,小周学习好,人缘也好,还在学生社团担任干部,老师都比较喜欢他,自己估计没戏了,最后果然小周当选了班长。


  B、小王即将参加某公司的面试,但总觉得自己无法通过,面试匠前一天,他因为突然生病被送进了医院,错过了这次面试


  C、小李毕业后进入保险公怀做销售代理,第一个月没有签订一单合同,他解释是因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市场行情很不好


  D、小明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前他都跟同学说,自己状态不好肯定会考砸,但他最后的成绩都在前三名之内


  解析:A  “自我设限”的关键是个体事先为可能到来的失败找合理借口。人们常常宁愿因为懒惰而失败不愿因为愚笨而失败。当自我设限者预期事情可能会失败时,就故意在其前进的道路上找某种看起来来说服性的障碍。若结果是失败,则将之归因于自设的障碍,从而避免去直面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力不足,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换言之,自我设限行为使个体即使失败也依然心安理得,因为“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未受到损害。一般来说,自我设限者往往处于一种“弱势”的处境,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


  B选项并不存在找借口的行为,C选项是失败之后找借口,故排除。D选项的小明并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不成功”找借口,而结果也是每次都没有失败。A选项中小田为自己不成功找出了多种障碍,可能这些都是事实,但更像是把自己摆在弱者地位,觉得自己很难赢过小周,为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力不行而找借口,而结果也确实失败了。这道题容易理解失误,也是不大好做的一道题。


  具有模糊性的定义判断题目,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常常由于题目本身不够严谨而引起,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较小。考生不需要太在意这样的题目,牢牢把握定义的实质,采用排除法来做,选择一个最好的答案即可。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2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