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其它   
其它
浙江公务员行测逻辑题从对应分析法入手解答
http://www.zjgwy.org       2013-01-11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对应分析法就是,找对空缺处与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依此来推断空缺处词语的方法。因为一般作者在行文时,总会前后相互照应,命题人在设空时,也多选在句子其他成分有呼应的位置。所以,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jgwy.org/)认为,把握空缺处与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方法之一。


  一、语义逻辑关系的对应


  根据浙江历年考试真题可知,逻辑填空题目的语义逻辑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的是在句子或语段中,后文不是顺着前文的意思写下来,而是转了一下,跟前文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文意思的修改补充。


  [示例] 这间屋子很大,只是光线差了一点。


  “光线差了一点”是对“这间屋子很大”的补充。


  [例题1]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却是一种____ 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轻盈  沉默        B.灵动  贡献


  C.滋润  奉献        D.恬静  付出


  解析:由句意可知,作者是拿长城与都江堰做对比,从而反衬出都江堰的更胜一筹。第一空所填的词应该与“僵硬”相对,由此排除C、D。而A项中的“轻盈”一般是形容动作的,与“生活”搭配不当,故也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


  2、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指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事理逻辑顺序,表现在句子中则是分句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或描述连续动作的词语之间具有不可颠倒的前后次序。


  [示例] 构成中华文明的各支源流各有其成长、壮大、迁徙、融合的历史。


  句中“成长”、“壮大”、“迁徙”、“融合”一系列连续动作有着不可颠倒的时间顺序。


  [例题2] 这些私自印制已注册商标以及____ 、____ 、____假冒商品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输  销售  制作      B.销售  运输  制作


  C.制作  运输  销售      D.制作  销售  运输


  解析:“制作”、“运输”、“销售”三个词语存在一个先后的逻辑关系,只有先“制作”假冒商品,再“运输”,才能“销售”。因此本题选C。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的是后一分句以前一分句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常表递进关系的词语有:甚至、更、还、以至、何况、并且、不仅(不但、不光)……而且……、尚且……何况……。


  [示例] 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几个甚至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是令我瞠目结舌。


  例句中“甚至”前后,即“几个”与“几十个”之间为递进关系,表示数量的增多。


  [例题3] 我们要善于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支点。如果____,甚至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我们永远做不好脚下的事,更不容易满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高骛远   B.得陇望蜀   C.欲壑难填   D.贪得无厌


  解析:“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意思相近,都是指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与句中“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程度接近。由“甚至”可知,其前后为递进关系,而B、C、D都不构成该关系。故本题答案为A。


  4、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的是语段中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之间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在句子结构上趋于相同,在句子成分上地位相当的关系。


  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以顿号、关联词“和”连接。为了保持句子内部节奏的一致性、流畅性,句中并列成分的词语的词性通常保持一致,语义多相互关联或相近。


  并列分句的结构常常相似,多以分号连接,为了使分句间彼此照应、紧密联系,分句描述的多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道理。


  [例题4]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 、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解析:由空缺处后的两个顿号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与“日积月累”、“不断求知”为并列关系,故含义也应与之相关联或相近。“日积月累”、“不断求知”强调的是一种持续性,选项中只有A项的“孜孜不倦”符合。故答案选A。


  5、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前后文在语义上存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逻辑填空中,常见的表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因为、所以、由于、才、以致、因此、既然……那么……。


  [示例] 由于古人视彗星出来为不祥,故而对其非常重视,几乎每一次出现都有比较详细的记录。


  句中因为认为“彗星出来为不祥”,所以在行动上“对其非常重视”。


  [例题5]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____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____ 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____ 苏州自身的存在。苏州,还是苏州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疮百孔  拜访  置疑     B.未老先衰  探访  质疑


  C.老气横秋  寻访  质问     D.老态龙钟  造访  怀疑


  解析:第一空所在句子阐述的是一个因果逻辑:因为苏州建城已经有2500年之久了,所以它已经____。由语义可知,第一空应填一个表示“老了”意思的成语。“千疮百孔”、“未老先衰”都不符合,排除A、B。苏州就在那里,不需要去寻找,因此C项“寻访”不合句意,排除。故答案选D。


  6、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指的是语段中的某句话或词语是对前文或后文的某个描述或阐述内容的解释说明。


  [示例] 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变故,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机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未雨绸缪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示例例句中“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变故”是对“未雨绸缪”的解释。


  [例题6]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 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是对空缺处成语的解释。对应“砍”、“删”可知,“削足适履”最契合原句。


  二、修辞上的对应


  修辞手法是我们说话写文章常用的手法,它能使语言的表达更形象、更富有层次、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示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教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


  这是个很经典的病句,作者开始把教师比作拐杖,但比喻只开了个头就没有后文了,所以后面的“脱离教师”应改为“脱离拐杖”,这样才能接上前面的比喻,使整个句子节奏紧密、语义通畅。


  [例题7] 食品安全不仅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还涉及工商、卫生、农业、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职责。“九龙治水”极易造成“____”,一项论责任要各方分担、论利益却与其他部门无涉的工作,常常会由于缺少强力的调配、精确的协调和统一的部署,失去推动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自为政   B.一盘散沙   C.群龙无首   D.敷衍了事


  解析:作者把多个部门共同负责食品安全比作“九龙治水”,与此比喻对应,后文填“群龙无首”连接得最顺畅。再联系后文“缺少强力的调配、精确的协调和统一的部署”,“群龙无首”完全符合,故本题选C。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