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是行测考试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同时也是许多考生较为“头疼”的题型。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句衔接题的答题效率呢?北京公务员考试网专家通过对历年真题及答题技巧的研究,特从题型与答题方法两个方面跟考生介绍这个问题。考查不外乎两大类:一是文中类,要求选填的空格位于文段的中间;二是文末类,要求选填的空格处在文段的末尾。了解了语句衔接的分类,就可以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做题方法了。下面就以“文中类”的题型为例进行讲解。
文中类的做题方法,我们称之为“连贯法”。首先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语句的连贯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汉语中,任何一个文段,其中的每一个相邻的句子都是有着语义关联的,只有句子之间相互关联,才能使整个语段富有连贯性,才能使这一段话具有一个明确的主旨。既然明确了语句是富有连贯性的,那么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必然要特别强调语句之间的连贯性。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语义之间的连贯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保持前后话题的一致。也就是说,这个文段中每个句子所谈论的内容或对象必须一致。
第二,要保持语境氛围的一致。前后语义是热烈的还是悲伤的,是激昂的还是舒缓的,这要求选填的内容必须和前后语境保持一致。
第三,要保持句式的一致。结构相同,才能增强语气,增大语势。这一点较容易把握。
第四,要保持关联词的一致性。关联词我们称之为“篇章算子”,是对语义起着关键作用的形式化词语,较为容易掌握。
【例1】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就是( ),否认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什么终极目的。
A.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B.认为这个世界无须认识C.政治上权威主义的根据D.一种绝对化的主张我们要挑出的选项,必须是和前后语句语义相关联的。主要是在本句中关联。本句中谈到“否认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什么终极目的。”这句话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认为这个世界无须认识”,也没有谈到“政治”方面的事情,也没有谈及到“绝对化”,因此我们排除了B、C、D,现在我们来看一下A选项,这个选项“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存在的真理,任何对事物原因的解释都是不唯一的,都是能被否定、被超越的。”因此这句是和后面的句子有着紧密关联的。
此外,比较四个选项中我们发现,A选项句式与“否认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什么终极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选A。
【例2】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 )。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
A.便会很自然地去寻找哲学的帮助B.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C.也不会感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D.他们照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怡和这个句子后面有个很明显的转折关联词--不过,这就告诉我们前后语义是相反的,根据“朱沅算子法”中的“强对比原则”,我们发现,后面的句子谈到的是“有了哲学之后,如何如何”,既然转折词后面是“有了哲学”转折之前就应该是“没有哲学”,只有第二个选项的内容可以推导出“没有哲学”的意思来,因此答案选B。
【例3】叶圣陶、郑振铎等都是江浙人,有着江浙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和宽容。他们像朱自清一样,都是新文学的热心鼓吹者,写得一手漂亮的白话文。他们接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 ),无论对中西之学,都取平和的一视同仁态度。
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是( )A.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很深B.大概都不曾出洋留学C.都有一般自由知识分子那种精英气概D.与土地的关系比较密切“他们接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之后,“无论对中西之学,都取平和的一视同仁态度。”后面的句子既然谈到了两个方面“中西之学”,由已经给出的句子可以得出,给出的句子谈到的是“他们接受”的是西学,而这里缺少的应该是“中学”,因此,答案选A。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4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