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将“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这项______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__________于贵州安顺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______,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_______愈挺愈直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史无前例 埋藏 不过 确乎 B.绝无仅有 藏匿 但是 反而
C.绝无仅有 埋藏 但是 反而 D.史无前例 藏匿 不过 确乎
2.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对沙剧______,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总的来说还算温和。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地攻击,口诛笔伐,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屑一顾 一无是处 B.颇有微词 一无是处
C.心怀不敬 体无完肤 D.嗤之以鼻 一塌糊涂
3.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_______。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震惊 B.疑惑 C.惊诧 D.惊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晗当的一组是( )。
①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____。
②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
③为了写好这篇学术论文,他费心尽力_______ 各种有关资料。
④如果人类历史的行程也遵循一条自然而必然的规律,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解答的,是可以_______的。
A.不耻 剧变 搜集 预示 B.不耻 巨变 收集 预见
C.不齿 巨变 收集 预示 D.不齿 剧变 搜集 预见
5.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那些_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闻名遐迩 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 D.人迹罕至
(浙江公务员网http://www.zjgwy.org)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绝无仅有:极其少有。史无前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文物大迁徙工程”是“史无前例”的,这样对此种迁徙才更具讽刺性;“埋藏”指藏在土里,而文物不一定是埋在土里,可以只是藏在洞里,所以应用“藏匿”;“心有余悸”之后是转折之意。而脊梁“愈挺愈直”是在万里辗转中检验过的,应用“确乎”。
2.B【解析】颇有微词:对某人或某事不很满意,有不少隐瞒地批评。这正是屠格涅夫对莎士比亚的态度。而托尔斯泰则态度非常鲜明地对莎士比亚进行抨击,认为其“一无是处”,即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3.D【解析】震惊,表示大吃一惊;疑惑,表示心里不明白、不相信;惊诧,表示惊讶诧异;惊异,指感到不同寻常。比较可知“惊异”最适合语境。所以答案是D。
4.D【解析】不齿:不愿意提到,不屑与之并列,表示鄙视;不耻:不觉得羞耻。故①处应为“不齿”。剧变:猛烈的变化;巨变:巨大的变化。②处强调变化的状态,应为“剧变”。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_一起.多指意见。“搜集”比“收集”还多了些“搜寻”的意味,主观能动性更强。③处应为“搜集”。预示:预先显示;预见: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④处应为“预见”。
5.C【解析】“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门庭冷落”形容来往的人原来很多。现在冷落了;“鲜为人知”指很少被人知道;“人迹罕至”指人的足迹很少到达,荒凉偏僻的地方。只有“鲜为人知”可与后面的“古迹”和“老故事”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