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点集锦
根据历年政法干警考试大纲,文化综合科要考地理、历史、政治三门科目,每门科目都有浩如烟海的知识和内容,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jgwy.org/)在此对其中高频考点进行汇总,以提高考生备考效率。
地理
1.陆地地形的种类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平原:海拔较低,海拔低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海拔高于500米,顶较平;
山地:海拔较高,海拔高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丘陵。
2.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即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交界的地带、东非裂谷带。
3.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4.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墨西哥以南至南美洲哥伦比亚以北的长条形陆地称为中美地峡。北美洲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
5. 长江的发源地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
6.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
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而西北很少;磷矿主要集中在川、滇、黔、湘、鄂等省,华北、东北、西北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贵州等省区最集中,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历史
1.西周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这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制的确立时期。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3.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左右,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也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4.《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5.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盛世的象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亲历过隋末农民战争,领悟了人民能载舟覆舟的道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6.宣政院
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7.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从1405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远航,到达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出现的一次重大的赋税制度的改革。这种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摊丁入亩制废除了人头税,对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9. 中英《南京条约》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经过两年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在英国的军事威胁下,清政府被迫在南京城外长江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0.《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11.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瓜分狂潮,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再次给皇帝上书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打动了光绪皇帝,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经过103天,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3. 1787年宪法
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原则。
14.攻占巴士底狱
路易十六国王妄图用武力解散制宪会议,这激起了巴黎人民的起义。187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被视为封建专制统治象征的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7月14日也因此成为法国的国庆节。
15.罗斯福新政
在1932年秋天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政治
1.物质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既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唯物主义的基石。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此外,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而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活动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人类社会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的要求。正是在实践中,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反映于主体的感知和思维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践有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作用,纸币的供应量应该符合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需要量,会发生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少,则会出现货币升值,引起物价普遍下跌,即通货紧缩。
4. 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2)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既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①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加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③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及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确定奋斗目标,并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同时,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思想领导:是以各种途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遵守和实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组织领导: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党的干部,并向国家机关推荐合格的干部,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任务。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其中,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