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公告
历史大讲堂:解放战争 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http://www.zjgwy.org 2015-02-25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解放战争: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这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共两党就如何公正合理的支配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新一轮争斗。国民党蒋介石想着独吞胜利果实,并消灭共产党。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呼吁和平的舆论压力,蒋介石为了制造和平假相,赢得部署内战的时间,于8月14日、20日、23日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同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在谈判过程中,尽管中共顾全大局,在许多问题上作了让步,但是蒋介石在涉及国家政权的重大问题上则借口统一军令、政令寸步不让,还在谈判期间出兵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迫使共产党不得不组织军民进行自卫,歼灭了来犯之敌。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人民解放军在这些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蒋介石处于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迅速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战略进攻首先锁定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地区,采取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法展开。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人转战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8万人进入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势互相配合,把战线推到长江北岸,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取得战略主动。与此同时,在解放区彻底实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党对取得全国胜利以及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为了早日结束战争,4月1日,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在政治方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壮大。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断扩大,并逐步建立起人民政权。1948年9月正式成立以董必武为主席的华北人民政府,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奠定了基础。在东北、华北解放区1亿多人口的农村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工农联盟更加巩固。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不断发展。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放弃走“中间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被国民党取缔的中国民主同盟宣布恢复活动。中国民主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先后发表声明,主张推翻国民党独裁政府,拥护和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倡议下,各解放区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职工、妇女、青年、学生及文艺工作者也先后召开了代表大会。全国科学、新闻、教育各界代表以及工商界人士先后召开了筹备会,准备成立各自的团体。这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经济方面,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中共中央抓紧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1948年7月初,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董必武任部长。各解放区在土地改革基础上,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开展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工作。各大区还充分利用私人工商业,经济力量得到增强。同时,东北等解放区通过分析经济构成,总结经济建设经验,为确定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方针提供了依据。
在外交方面,1949年1月,苏共中央领导人米高扬受斯大林委派,到西柏坡同中共中央领导人会晤。同年5月,美国总统决定在中国不同共产党政权打任何交道,并联合西方各国就承认新中国问题对中共施加压力,妄图阻止新中国成立和中苏结盟,维护西方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利益。同年6月底,中国共产党派出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谈筹建新中国事宜。斯大林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早成立,并答应给予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在当时,取得苏联率先承认新中国的承诺,对于新中国政府立即取得国际承认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决心建立“新社会”,领导中国人民“重建国家”,为此浴血奋斗了整整28年,也艰辛探索了整整28年,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正如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预示革命浪潮就要到来的三个形象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