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性推理是行测考试的常客,是省考必考的题型。而“推理规则”是必然性推理的重要考点,要想相关题目顺利拿分,考生们需要熟记以下两点:
一,敏感题干信息中的“关联词”,翻译题干有效信息,写出推出关系;
二,运用“推理规则”判断选项的对错,解题得分。
今天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org)以假言命题为例,给大家讲讲假言命题最常考的“关联词”和“推理规则”。
一、扎牢基本功
(一)敏感“关联词”
当题干信息出现“如果A,那么B。”的形式,将其翻译成:A?B
比如:“如果我犯了罪,那么一定是我神志不清。”
这句话应该翻译成:我犯了罪?一定是我神志不清
考试时,为节约时间,可简写为:犯了罪?神志不清
还需注意的是:关联词不局限为“如果A,那么B。”这一种形式,
还有多种形式:“如果A,就B。”
“如果A,则B。”
“只要A,那么B。”
“只要A,就B。”
“若A,那么B。”
“若A,则B。”
出现上述形式的“关联词”时,都把题干信息翻译成:A?B(前?后)
比如:“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
这句话应该翻译成:天气晴朗?小刘去郊游
(二)记牢“推理规则”
1.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有效推理)
2.否前不确定,肯后不确定(无效推理)
当P?Q为真时,
①若P为真,由“肯前必肯后”可知:Q一定为真;
②若Q为假,由“否后必否前”可知:P一定为假;
③若P为假,由“否前不确定”可知:Q的真假性不确定;
④若Q为真,由“肯后不确定”可知:P的真假性不确定。
二、实践出真知
以这道题为例,给大家示范如何应用:
【题干分析】
题干信息出现了“如果A,就B”的形式,将其翻译成:A?B。
如果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即: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会降低
简写成:坚持锻炼?阿病风险降低
【题目解析】
1.敏感“关联词”,将题干信息翻译成推出关系:
坚持锻炼?阿病风险降低
2.逐个翻译选项,与题干比对,运用“推理规则”判断选项的对错:
A项,推出关系:没有降低阿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坚持锻炼,否定了题干推出关系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可以由题干推出。
B项,推出关系: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坚持锻炼,肯定了题干推出关系的后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推出关系:不进行锻炼?阿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否定了题干推出关系的前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题干只说明坚持锻炼可以降低阿病的发病风险,并未提及不坚持锻炼与阿病的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并且无法确定坚持锻炼是否为决定性因素,不能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A。
“必然性推理之推理规则”这部分知识点比较固定,其本质就是“记牢规则”“套用规则”。正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卖油翁所说,“无他,惟手熟尔”。所以,如果想要在考场上“例无虚发”,就得在平时下苦功夫,做到两点:敏感“关联词”,记牢“推理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