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公告
干货!浙江事业单位统考考情分析-言语理解模块
http://www.zjgwy.org 2023-03-29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距离笔试仅剩2个月左右时间,小伙伴们可以开始备考啦!今天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来跟大家说说2018-2022年浙江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考情,全是干货!
一、考情总览
四年来,浙江事业单位各公共科目在能力要求、题型设置上相对稳定,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的测查方式也无太大变化,总体需要大家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一)考察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
1.准确识别、理解和运用字、词语;
2.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
3.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
4.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
5.准确理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
上述内容是2018-2022年浙江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五年来只字未变。
针对考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将言语理解与表达分成以下这些题型。在此,列举出该科目常见的考试题型,以便考生对考查内容和能力有宏观了解。
(二)考题特点
(1)文字多,文段长。
除逻辑填空题题干字数在100字以内之外,其他言语题干在160-300字之间,在对句意及文段逻辑进行理解的前提下,一道题目的题干正常的阅读速度需要近 40 秒,再加上选项理解和比对的时间,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基本都要超过 1 分钟,这显然不妥。因此,做言语题时,务必集中注意力,留出完整的练习时间,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
(2)所有题目都需依据题干给定的材料来解答。
无论侧重考查理解能力,还是侧重考查表达能力,题目都限定了某一语境,在此基础上命题,以防考生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换句话说,懂得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极为关键,考生需要在明确做题任务之后,在文段中找到自己要理解或表达内容的提示信息。
(3)提问方式不同题型不同,侧重点不同。
在题干都是文字的情况下,要快速确定做题任务,就需要重点关注提问方式。不同的提问方式指明了不同的做题任务,如此方能快速明确解题重点。
(4)选项之间的干扰性较强。
只要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理解与表达就与我们如影随形,考生在理解或表达相关试题时,总会掺杂个人主观性或生活经验。为提高题目难度,挑选优秀人才,命题人会通过增强选项之间的干扰性来测查考生,因此,及时总结与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正误选项间的区别也是必要的。
(5)又快又准的解题技巧非常必要。
前文已知,阅读并理解题干以及辨析选项之后方能选出正确答案,若未进行专项训练,这一过程需要 1.5 分钟左右,然而,华图教育经过对各位高分考生解题时间的测算发现,言语每道题需控制在 1分钟以内,提高做题速度极为重要。同时,准确理解文意的前提是尽量摒弃过于主观的判断,从“命题人”角度出发找到题目突破口。总之,该科目技巧性较强,学习技巧又是十分必要的。
二、考点数据分析
上表中整理了近五年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各题型题量分布情况。
从表中可知,言语总题量一般是15题或25题。其中逻辑填空在7-12题之间,占据言语半壁江山,应作为重点备考题型;意图判断题考1-6题不等,以2题的考情居多,语句排序题一般考2题,这两类题型每年必考,应引起重视;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和语句填空题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属于高频考察的题型;标题选择、词句指代、态度理解、下文推断这四类题属于选考题型,题量各在0-2之间;语文基础知识的题近四年只有2018年考察到1题“古今异义”,也可将其归为词句理解题的一种变型考法。
三、备考建议
(一)逻辑填空
①逻辑填空题需要的基础能力仍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考生需灵活运用理解、分析文段的方法,准确理解题干语境信息,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具有哪些含义的词语。
②逻辑填空题正确答案的选择,必然离不开对于选项中各实词、成语意思的准确把握,要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积累,并有意识总结常考实词、成语的用法,形成自己的做题习惯。而积累实词与成语,绝不是漫无目的地对着词典逐个识记,而是要找准重点,历年真题中出现的实词和成语是必须要掌握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也是要了解的。
(二)片段阅读
①平时多阅读官媒的文章报道,比如人民网、新华社等提升自己的阅读语感;
②有意识训练做题速度,掌握快速阅读与理解文段的技巧,55秒左右锁定正确答案,尽量1分钟内解决1道题。建议每学习一个题型,就在题库进行相应训练,并 日常巩固已学题型,做好题型区分和技巧巩固。
(三)语句表达
①语句表达题中语句排序和语句填空整体较难,但考场时间有限,语句表达题仍要追求解题速度,平均每题控制在1分钟左右,题目纠结时要懂得适当舍弃。
②语句表达题无论以哪一种题型考查,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话题一致。虽然考生对文段最终呈现的完整内容有一定的自主表达权,但一段文字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和重点阐述的。因此,考生在补充文段或组织语句时,应紧扣文段话题。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